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班路线图:中国的压力和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18:49  新浪环保 微博

  作者:那拉荣泰

  “德班路线图?”

  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南非德班拉开帷幕。此次会议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妥善处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落实坎昆协议中对全球绿色基金等问题的安排。尽管,联合国近日连续发布报告警告气候治理迫在眉睫,然而,考虑到眼下全球经济动荡,多国大选在即,波兰把控欧盟等因素,谈判主要国家严重缺乏政治意愿,提高减排承诺、延续《议定书》机制等目标恐难以达成,各方期望明显不及去年。

  但一个新名词却在悲观和忧愁中,开始变成越来越多人的希望– ”德班路线图“ 。

  所谓”德班路线图“,是根据2007年巴厘路线图的安排,”启动一个全面进程,以通过长期合作行动,充分、有效和持续地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其主要的目的,是把《京都议定书》外的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也纳入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中来。然而,哥本哈根的尝试没有成功,现在到南非,这却喧宾夺主地成了谈判焦点。

  《京都议定书》的缺陷

  各国从1995年,到1997年就完成了《京都议定书》谈判,在外交上可谓”神速“。然而,为了让她生效,却花了整整八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布什总统上任后,随即宣布正式推出,导致《议定书》难以满足55%全球排放量的生效要求。美国和中国各占全球约两成排放,却游离于《议定书》之外。在新兴国家排放增长迅速的背景下,就让《京都议定书》在16年后,有效性越来越受质疑。特别在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拒绝第二承诺期后,《议定书》所包涵排放(主要是欧盟),进一步下降到一成左右。对于欧盟国家的领导人而言,这对环境治理而言不够有效,对自身也不够公平。

  而对于采取保守态度的澳大利亚等国而言,这又是一个极好的借口,纷纷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上演大逃亡。

  “德班路线图”的疑问

  巴厘路线图安排的”长期合作行动“,敦促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共同采取积极行动,本身对于环境是非常积极的决定。然而,在谈判的政治舞台上却有点变味。

  首先,《京都议定书》是至今唯一基于科学要求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约。即使说,其有效性欠缺,但仍值得各方共同努力,以提高雄心水平。然而,脱离《议定书》,整个治理结构却会落入”各自目标,分别表述,自愿实施“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们将愈发缺乏紧迫感,以及进行深层次、大力度能源改革的意愿。而随之带来的极端气候风险,对本国经济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损失和不确定性,对于脆弱国家则将会是灭顶之灾。

  如果各国把谈判重心,从拯救《议定书》转移到一个新协议的谈判,那么可能会面对”丢了苹果,也捞不着西瓜“的尴尬局面。具体来说,2012年第一承诺期即将结束,世界将面临空档期。但同时,谈判一个新协议,则面临常年的互相要价和妥协的过程。即使在2015年达成协议,回到各国签署也面临全然未知的道路。如果是这样,联合国治下的气候治理框架,将在2012年后分崩离析。

  即使新协议被签署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能在提供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上做出妥协。另一方面,如果说发达国家指责新兴工业国排放增长太快的话,谁又能预测10年后广袤的非洲大陆会有多快的增长速度呢?

  相比形式上的安排,充分兑现已有承诺,对应对气候危机,增进谈判信心,加强国际框架,都有切实意义。

  中国面临的谈判压力

  眼下,欧盟、美国、伞形集团非洲集团和小岛屿国家,都希望德班会议可以授权启动新议定书的谈判。各方都期望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可以在此做出让步,并且将之和《议定书》的未来直接关联起来。欧盟在此前的部长级会议上,也已明确表态,不会继续第二承诺期,除非启动德班路线图,将主要经济体都纳入国际新协定。

  同时,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议定书》轨道非常团结,却在《公约》轨道被严重分化,特别脆弱国家,不满谈判进展,所以一直采取最激进的立场。这些都让中国内外受掣。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此轻易让步,将分散此次谈判的重心,并加速《京都议定书》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BBC今天发表的开篇文章,就把发展中大国定性为”谈判的阻碍者“。而对于中国最坏的情况是,《京都议定书》谈判以某种政治协定的形式草草收场,德班路线图又没有显著进展。那么,”哥本哈根时刻“将重新上演,互相指责和攻伐将难以避免。

  长远来看,中国的排放总量和增长速度,都中国必须面对意味着巨大、持续的压力。而如果没有《京都议定书》,国际压力将进一步聚焦在中国身上。因此在德班,中国可以为《议定书》,需要在”德班路线图“等问题上,采取更老练和灵活的外交策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