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2月23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尽管遭遇了巨大的国际阻力,但欧盟并未动摇征收航空“买路钱”的决心。欧盟最高司法机构欧洲法院本月21日作出裁定,宣布欧盟将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的政策并未违反相关国际法,驳回美国航空运输企业就此提出的诉讼。
对此,美国政府与国际航协均表示失望,中国外交部也表示,对欧洲这一做法持反对态度。民航业内人士预计,欧盟征收“碳税”后,将迫使中国四大航空公司9年内多支付176亿元,从明年开始,中国赴欧机票可能因此上涨300元。
中美俄均反对航空“碳税”
欧盟所谓的航空“碳税”政策始于2008年。当年11月19日,欧盟通过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领域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宣布将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欧盟此举遭到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日本等国的强烈反对。2009年底,美国航空运输协会及会员美国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以欧盟征收航空“碳税”违反《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为由起诉欧盟。
今年10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在会见欧盟委员会气候与环境代表团时表示,中国航空运输业坚决反对欧盟将国际航空运输业强行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今年10月13日,俄罗斯运输部部长列维京曾表示,俄罗斯政府将会通过一项法令,以阻止航空公司参与欧盟ETS(排放交易体系)计划。
欧盟法院驳回美国诉讼
尽管遭遇多国抵制,但欧盟并未更改征收航空“碳税”的决定。
本月21日,位于卢森堡的欧洲法院裁定说,欧盟有关对进出欧洲国家境内机场的国际航班征收碳排放税的指令,既不违反相关国际关税法,也不违反有关领空开放的协议。
今年3月,欧盟就已通过开征碳排放税的指令,决定把航空业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欧洲法院本月21日的裁决,只是给予这一指令的司法认定。按这一指令,全球4000多家经营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均须为欧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支付“买路钱”,从明年1月1日起支付其排放权额15%的税额,并从2013年至2020年逐步上升至18%。
明年赴欧机票或涨300元
民航业内人士预计,中国航企如果无法避免被征收“碳税”,最终这笔成本将会以票价的形式摊派到每个航空旅客的头上。
根据欧盟此前通过的法案,只有每年碳排放量低于1万吨的航空公司,才可以免收这笔费用。但一架波音777飞机从上海飞往伦敦,单程9233公里,排放二氧化碳222吨。1万吨排放量,只够飞机在上海至伦敦一条航线上来回22次。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在上海至伦敦航线上每周有3个航班,那么只够用约7个星期。
中航协也曾预计,中国民航业仅2012年就将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成本,到2020年时则将增至30亿元人民币,9年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如果这笔费用分摊到赴欧的每一位旅客身上,仅2012年,赴欧的经济舱机票将至少上涨300元,而且这笔费用有可能逐年递增。”
国际航协对此表示失望
欧洲法院宣布裁决后,美国运输部立即发表公报指出,美国强烈反对欧盟将其政策强加于他国的做法。公报还指出,美国有可能采取多种反制措施。
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彦麟也表示:“欧盟法院的裁决虽不意外,但令人失望。我们仍然没有获得足以解决全球航空业碳排放问题的经济举措。各方必需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协调机制下,达成全球性的解决办法。”
部分欧洲航空公司对于航空“碳税”也持反对态度。德国汉莎航空董事会主席弗兰茨早前在沪表示,气候变化和航空公司都是全球化的,“碳税”必须纳入全球化的讨论范围,“我很担心如果欧盟强推‘碳税’后,中国等国家将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
中航协欲联合四大航抵制
昨天,中航协副秘书长柴海波表示,面对欧洲法院作出的结果,中国需要调整接下来的诉讼策略。此前,中航协已决定起诉欧盟的碳交易排放计划。参与联合起诉的还包括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和海南航空等4家中国主要航空公司。
柴海波表示,虽然欧盟征收“碳税”是从明年1月1日开始计算,但真正收费预计要等到2013年的3月,所以还有较长时间可以斡旋。“中航协已向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主管机构请求,采取‘联合谈判’和‘贸易反制’两条腿走路,并制订相应的法律政策予以回击。不过,目前的设想仍然是希望欧盟取消或者延缓征收。”
中航协秘书长魏振中也表示,希望中国航空公司采取“三不政策”,即不参加欧盟碳市场交易;不向欧盟管理成员国提交监测计划;不与欧盟谈判优惠条件。同时,中国航协再次呼吁中国和各国政府进一步表明反对态度,一旦欧盟不顾世界的反对一意孤行,应及时采取反制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