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少中总结八年新闻发言人生涯:说的都是实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5日16:47  北京晚报 微博
杜少中离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杜少中离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他是北京市首批局级新闻发言人之一,在任八年,时间最长。他经历了北京奥运会“舌战群媒”,以及去年直面公众对PM2.5的关注。本月10日,随着官方消息正式发布,年近六旬的杜少中离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消息公布当晚,杜少中在自己名为“巴松狼王”的实名认证微博上发言,感谢公众、媒体多年的理解与支持。对于自己八年的新闻发言人生涯,杜少中自拟两句短诗总结:麦霸八年功过已成昨日,环保无涯努力仍无竟期。   

  对于环保,杜少中推动北京市机动车国四标准出台,牵头黄标车淘汰和老旧机动车淘汰,此外身体力行“少开一天车”;对于污染,他深恶痛绝,半夜带队夜查污染企业,开车追截遗撒渣土货车。但与此同时,关于他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有人称他否认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现实,也有人指责他躲避公布PM2.5监测数据。  

  入行:

  从纪检组长

  到新闻发言人

  2000年,47岁的杜少中从市政府信访办调任环保局,担任纪检组长。“说实话,在那之前我对环保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基本就是门外汉。”杜少中回忆。随后实行的“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中,他深入到全局所有的业务处室,了解了大量环保知识。杜少中说,这轮“恶补”,为他后来开展新闻发言人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2003年,杜少中任市环保局副局长,并开始分管宣传教育工作。当年,北京市推行政务公开,首次设立局级新闻发言人,杜少中以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的身份正式亮相。

  从开始时都不懂得如何准备新闻发布会的材料,到现在杜少中已经能娴熟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在新闻发布会散场后的采访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媒体记者刚掏出录音笔准备提问,杜少中就主动伸手接过录音笔,然后放进自己的衬衣口袋,“放这儿录得清楚,咱们开始吧。”

  八年新闻发言人生涯中,杜少中说他最有成就感的发言便是用腿“发言”,那是在2006年,“少开一天车”活动启动,杜少中带头步行、骑车上下班,引发社会关注,当年杜少中当选“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我想,再多再感动的发言素材,不如发言人自己亲力亲为来得有说服力。”杜少中说,这个习惯现在他还一直坚持着。

 

  重压:

  每次开发布会

  都准备“下课”

  对于离任新闻发言人,杜少中表述的最大感受是“终于平安落了地。”他坦言,八年新闻发言人工作,自己承受了巨大压力。杜少中曾对采访他的一名记者说“我挺喜欢你们的工作,因为你说错了,下次还可以接着说,我说错了,下回可能就说不了了。”

  杜少中说,在担任新闻发言人期间,他经历了两次重压。一次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全世界对北京奥运会有很高的期待,而当时北京的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现在少很多,面对不少境外媒体“北京不适合举办赛事”的质疑,杜少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北京奥运会期间,杜少中前后15次去MPC(主新闻中心),接待境内外记者采访1400多人次,他说,每次去发布现场,他都作为自己新闻发言人生涯的最后一场发布会来准备。

  另一次重压则来自去年冬天,北京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专业术语PM2.5一夜之间广为人知。期间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信息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数据相差悬殊,引发热议。对于这次公众对于PM2.5的关注,杜少中说自己态度一直放得很正,“2008年是对海外国家讲清楚情况就可以,现在是对自家人,除了讲清事实,我更要把理儿说透。”杜少中说,自己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要说实话,不能说瞎话。

 

  媒体关系:

  媒体不是捣乱

  合作才能共赢

  发言人如何处理好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杜少中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政府机构和媒体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握好这层关系,就能创造共赢与辉煌。

  他经常在半夜12点接受媒体记者的电话采访,他的MSN加了上百名媒体记者为好友。而微博的50万粉丝中,媒体从业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对于有政府官员“媒体记者是捣乱分子”的看法,杜少中并不认同,他说媒体只是希望能挖掘出一些精彩的细节和故事。这是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宣传在做方案时与媒体记者积极沟通,设计好角度,能收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不过,杜少中也承认,他“很不能忍”有些媒体记者采访不做功课,环保知识概念混淆,老是写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稿子。

  杜少中说,记者在环保局采访,没有“车马费”,但是相关部门会予以全力配合,记者累了,可以去环保局内的食堂和他们一起吃“大锅饭”,“就像回到家一样。”八年下来,他也与许多记者成为了挚友。

 

  空气质量:

  正在好转

  但任重道远

  去年下半年,北京接连遭遇大雾天气,引发公众对于PM2.5的热切关注。许多人指责北京的空气质量从奥运会后一直倒退。

  对此,杜少中表示,对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最精确概括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但离满意差距还很大。”对于有媒体报道“杜少中否认北京空气污染”,他觉得委屈,“北京到现在为止,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尽管一直在下降,但没有达标过,我怎么可能否认?”

  杜少中认为,其实绝大多数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不是监测什么,而是空气质量能不能再好一点儿,但在2000万人口,500万辆机动车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减排才是硬道理”。他几乎在对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宣传,“环保不是口号,行动才最重要。提高北京空气质量,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土著”北京人,杜少中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有时候我坐地铁回家,从玉泉路站出来,然后步行,看见西山的晚霞,就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可是一转身看到大卡车冒着黑烟驶过,心情又顿时受到打击。”

 

  今后规划:

  亲力亲为

  少开一天车

  离任新闻发言人后,杜少中担任北京市环保局的巡视员(正局级)。环保局官网显示,杜少中的分工是负责机关党务工作,协助局长开展专项工作,分管直属机关党委,联系环保学会、协会、基金会。

  杜少中说,以后自己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儿了,比如宣传环保科普知识。对于自己倡导的“少开一天车”,他说现在有了更多时间践行这一理念,“以后公务活动会少一些,就会更加要求自己少开车,多坐公交,多坐地铁,多骑车。”在他的办公室,至今仍放着一辆折叠式自行车。杜少中告诉记者,把为环境作贡献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个生活态度。

  杜少中认为,“少开一天车”,不是真的“少开一天”,而是要养成一种尽量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和习惯,比如骑车、坐地铁、坐公交,甚至步行,“哪怕选择拼车出行,或者一次开车办多件事,都是环保的实践。”

 

  建言新闻发言人:

  平衡“人”

  与“非人”状态

  在任八年,杜少中对政府新闻发言人有自己的认识,“新闻发言人在‘非人’与‘人’中找到平衡。”他说,一方面,新闻发言人所说的内容不能带个人观点,要客观、科学、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但同时,发言人也要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群众的环保诉求,向市民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信息。

  对于去年有新闻发言人出现“雷人”语录,记者曾问及杜少中“发言人如何把握语言、行为分寸”。截稿前,杜少中发来短信,他说,新闻发言人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个人魅力,在重大问题、事件面前,诚恳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对事件的影响远胜于个人魅力。新闻发言人不能靠小聪明,要靠大智慧,一事当前要把大势想透,细节靠积累。

  这应该是他对八年新闻发言人生涯的最好总结,也是对其他在任新闻发言人的最好忠告。

  张航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