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药资源无序开发威胁生态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09:57  中国环境报
在盛产虫草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过度的挖采不但导致虫草资源枯竭,也破坏了本来就稀疏的植被,极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甚至沙化。资料图片   在盛产虫草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过度的挖采不但导致虫草资源枯竭,也破坏了本来就稀疏的植被,极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甚至沙化。资料图片

  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中药资源无序开发,不但使得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威胁

  近日来,归真堂欲上市、其"活熊取胆"模式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的背后,不仅反映了当下人们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更折射出了传统中医药行业发展与新时期公共环境诉求之间的矛盾。

  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的医学和产业,中医药的发展与药用动植物、矿产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息息相关。

  中医中药诞生于地广人稀、生态环境优良的传统农业社会,而现在迅速崛起的中药产业,正在以工业化社会的胃口消耗着已经被规模化农业和城市化蚕食无几的自然资源。近乎于"竭泽而渔"的药用植物采挖方式已经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发展中医药产业和加强环境保护两者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

  现状:

  中药资源呈恶性循环趋势,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感冒流行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起板蓝根。在消费市场上,像板蓝根这样的香饽饽还包括金银花、重楼等"抗病毒"中药材,近些年来这类药材需求大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类传统药材中,重楼的身价最为神秘。"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这是江浙一带民谚对重楼功效的说法。因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重楼的药用价值逐渐被开发出来。

  由于中国境内的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大都分布于四川、云南等西南省份,资源分布的集中,也使得云南白药、四川抗病毒冲剂成为最早利用重楼功效获得成功的中药制品。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市场走俏,重楼开始面临着灭绝的境地。

  四川省平武县水晶镇大坪村是野生重楼的主产区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村民便开始采挖中药材。

  据了解,当时重楼大约是1元钱1斤;1994年,重楼的市价还徘徊在每公斤8元~10元左右,并不引人注目;1995年,伴随着抗病毒冲剂的销量骤增,重楼用量加大,价格很快上涨到每公斤18元左右。

  后来,由于药材公司改制、个体经营者直接到各产区收购,刺激了药农采挖,重楼资源开始偏紧。

  2003年4月,受SARS的影响,重楼一夜之间价格飙至令人吃惊的每公斤120元左右。而现在在北京市多家中药店,重楼的价格已经攀升至每公斤400元~480元。

  记者联系的一位在重楼主产区的药材批发商说,今年重楼的价格像直升机一样直线上升,成都中药材市场的重楼价位在1公斤400多元,在农村收购时湿的重楼都是40多元1公斤,更别说干的了。

  "现在重楼都快要挖绝种了。"这位药材批发商说。

  而重楼仅是众多濒临灭绝中药资源中的一种。

  其实对中药的研究早就不局限于中国,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拨出巨款开发天然药物。正是由于著名国际制药公司加强了对中药等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出口中药材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上升,给野生药用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据统计,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

  世界各国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每年呈两位数增长,预计未来10年的需求量将翻3番。世界制药企业近年来竞相在中国设厂及大财团纷纷介入中药业,正是看好中药未来的广阔前景。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出口额从1996年的6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10年的18亿美元。而在未来5年~10年内,中国中医药出口额预计年增长额将超过10%。

  拥有世界最丰富中药资源的中国,随着出口量的增长,不但使得目前中药资源呈恶性循环趋势,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隐患:

  药用植物挖采“竭泽而渔”,带来生态环境隐忧重重

  当前普遍存在的药用植物"竭泽而渔",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一系列隐患。

  隐患一:无序开发导致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日前中国中药协会针对"活熊取胆"争议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动植物,根据最近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统计显示,我国有1.28万种中药材资源,其中有1.114万种植物,占中药材资源87%;1580多种动物,占中药材资源12%。

  然而目前随着药用植物大量采集,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

  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以甘草为例,我国1年要消耗4万吨以上,其中85%来自野生。虽然人工种植甘草技术已经成熟,但需5年成长期和成本投入,而收购价格与野生甘草一样,显然不如去挖野生甘草来钱快。

  国外有一家制药企业干脆每年直接到内蒙古向农牧民高价收购甘草。这家企业所收的2000吨甘草制成甘草甜素后,其产值相当于我国甘草全年1.8万吨的出口总价值。

  像甘草这种非常大众化的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数量骤减,蕴藏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多万吨减至目前不足35万吨,出现了濒危的可能。

  根据新疆植物学会一些学者和专家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发现,目前,在已开发利用的100多种野生植物中,由于过度开发利用,有近20种野生植物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李俊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药用植物野生种群的过度采集,造成了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尤其是高价值的中药材,如野生人参、虫草、雪莲、天麻、猪苓等,野生种群数量下降达90%以上。

  据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中甘草、光果甘草、羌活、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山人参、凹叶厚朴等30多种药材因野生资源量稀少,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而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长期以来,无序开发导致了一些物种濒危,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

  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2%强。我国目前共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持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持条例》,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动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说,曾经遍布淮河以南半个中国的石槲(中药脉络宁的主要原料)目前在我国已没有经济产量了,所需药材主要依靠从越、泰、缅等国进口。由于有不少药用植物还无法人工栽培,人们担心无节制的市场需求随时都可能让这些物种消失。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