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关注江河湖泊生态功能的衰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3日09:43  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湖泊如何休养生息?这成了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委员集中关注

  ■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堪忧

  来自湖南的全国政协委员胡彪神情凝重地说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洞庭湖,目前其天然湖泊面积仅为1825年的42.34%,调蓄容积也从400亿立方米减少到167亿立方米。

  “汉江水量不断减少,河滩湿地面积也不断减少,‘水华’日益严重,鱼类繁殖也受到严重影响。受水区和调水区之间缺乏对话与协商,尚未建立相应的生态协商机制。”来自湖北省的全国政协委员赵晓勇则呼吁加强汉江下游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而来自澳门的全国政协委员林金城、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陈雅棠分别对珠江和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忧心忡忡。

  □分享治理经验

  ■水质考核需法律保障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有一些委员开始分享经验。

  “以造纸企业为突破口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设立自然封育带,实行辽河流域水质月分析制度、河(段)长负责制、红色警戒线制度,强化人大监督作用,正是采取了这些措施,辽河率先实现了休养生息的目标。辽河的经验值得借鉴。”全国政协委员龚世萍说。

  “山西、四川、陕西、河北等省进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工作实践,各相关政府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在加强,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考核机制。”全国政协委员董利翔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工作,同时将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为水质考核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

  □管理存在问题

  ■缺乏流域健康评价体系

  全国政协的一些机构经过调研提出了现阶段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建立国家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切实加强河湖生态文明的提案》,分析了我国在河流治理与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难:缺乏河流生境识别系统,很难将河流生境与流域环境结合起来,难以从流域系统出发科学地指导河流的治理;缺乏生物指标信息,缺乏河流生态基准,无法满足河流生态修复需求;不能很好地提供水质水量匹配的信息,不能满足河流污染负荷控制的基本要求;不能满意地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水体质量监测评价仍停留在物化监测阶段。”

  □委员建言献策

  ■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

  陈雅棠建议,以把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目标,加强省界断面和重要控制断面水量、水质、水生态监测,实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管理。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充分考虑流域自身特点及其生态承载力与环境容量,逐步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向水生态系统健康恢复转变;开展水生态功能分区,逐步实现由景观生态建设向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转变;改变水环境管理思路,建立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由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

  而如何实现纳污总量和容量总量控制?需要有评价体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开展河流健康快速评价的相关研究,建立生物常规监测规范和生物评估参照基准,推进建立国家河流健康快速评价体系。

  “要开展流域战略环评,启动生态补偿机制。”赵晓勇说。与赵晓勇观点一致,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委员不是少数。

  林金城表示:“要积极探索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新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和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方面的协调机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流域治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