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餐饮污染投诉逐年增加 问题解决阻碍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09:47  中国环境报

  南京四家餐馆油烟污染长期扰民

  7次投诉也解决不了?

  ◆中国环境报讯记者徐小怗见习记者邵艺

  一篇名为“2012年第二次(总第七次)永乐路11号丽景华庭沿街饭店油烟严重污染问题”的帖子最近在“南京网络问政”上迅速升温。发帖人bmw_liulei先后在南京市环保局版面和工商局版面投诉毗邻其家的餐馆污染,但问题却迟迟未得到解决。随后,他发出质问“何时彻底解决这些饭店油烟严重污染问题?!”对此,记者做了进一步了解。

  ■为什么问题迟迟未解决?

  看似部门推诿,实际上是“责不对权”在作怪

  bmw_liulei在帖子中称,他已经7次向南京市环保和工商部门投诉位于秦淮区永乐路11号丽景华庭沿街的4家饭店油烟扰民问题,但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通过仔细查阅帖子内容,记者发现两家部门的回复都有理有据,大到法条小到管理规定,无不引经据典。

  环保部门给出的回复是,依据目前南京市的相关规定,居民楼下开设饭店不需要环保局的审批,由工商局直接核发许可证。对已经出现油烟污染问题的餐馆,环保部门没有任何手段和法律依据可以吊销其执照或者责令其关门,唯一能做的就是“亡羊补牢”,要求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整改。

  对此,南京市市环保局网络发言人更是无奈地反问,“本身先天不足的残疾儿,非要卫生部门、医院和教育局、学校、老师通过后天改造,让其‘聪慧绝伦’?”

  工商部门给出的回复则是,这4家被投诉的餐饮经营户均依法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营业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按照相应法律规定,应到环境主管部门投诉、处理,强调查处油烟等环境污染问题是环保部门的本职工作,并请环保部门履职。

  就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有关负责人汪炘。他表示,餐饮业污染问题属于环保部门的职责,这一点是毫无异议的。“像这样因餐饮油烟扰民的投诉很普遍,而且反复投诉现象较多。看似部门之间‘踢皮球’的问题,实则是部门职责和权力的不等对,是部门之间法律、政策的不配套造成的,这也是曾呼吁多年至今仍未化解的症结”,汪炘解释,在南京市开设一家餐馆,只要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颁发“两证”即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即可,环保审批并没有否决权,甚至都不作为一家餐馆开门营业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工商部门掌握着一家餐馆的“出生证”和“生死大权”,出现污染问题后,环保部门只能要求其整改,无权令其停业或者关门。

  从这位投诉者的反映来看,这几家餐馆的油烟排放口距离他家根本没有达到《餐饮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2010年4月1日实施)要求的不应小于20米。“这就像是在破麻袋上绣花”,汪炘说,工商部门已经允许这些餐馆“诞生”在不合适的地方,对于这样选址不当的餐馆而言,污染扰民必然伴随其出生而生,餐馆鞭炮齐鸣开业之日,就是污染扰民以及周边居民怨声载道投诉不断之时。即便这些餐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上的污染治理设施一样不落,但由于距离太近、技术和手段的限制等因素,治理的效果也难以让投诉者满意,重复投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两个部门都很为难,解决不了又很尴尬”,汪炘表示,“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明确城市功能中居住和餐饮业的选址原则,不符合环保规定的新餐馆不准开,老问题的餐馆逐步整改到位或淘汰出局,严进宽出,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好餐饮污染扰民问题”。

  ■存在哪些问题?

  “四大难”制约环保部门及时处理投诉

  2011年,南京市“12369”环保投诉热线共受理环保投诉2.8488万件,其中餐饮污染投诉为2811件。餐饮油烟污染依旧是紧跟施工噪声和气味投诉之后,市民投诉的第三大“靶子”。

  汪炘介绍,环保部门在处理餐饮污染投诉时有“四大难”。第一大难是集中在居民楼下沿街破门开店的小餐饮,这也是居民投诉的重点。就像上述案例中被投诉的这些餐馆,若是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治理成本应由餐馆承担,可是凭借现有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要想让投诉者满意,可能要花上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然而这些餐馆的从业人员大多以此养家糊口,没有经济能力,不愿或无力安装污染治理设施。

  第二大难是“小店大开”,超范围经营,办理审批时登记的项目是做包子、馄饨的小吃店却做起了炒菜、火锅,超范围经营后使得治污设施跟不上,因此带来污染扰民。

  第三大难是周边居民不配合,有些餐馆按照国家规定对油烟实施净化后,进行高空排放改造时,却遭到顶楼居民抵制。如果在前期建设中没有将油烟净化等治污设施纳入其中,后期加装或整改难度很大。

  第四大难是执法难,“我有营业执照,我的店是合法的”,类似这样的回复,无疑给环境执法带来阻碍。

  “从污染物种类来看,餐饮污染则是由多种污染物构成的复合型污染”,汪炘接着分析,油烟对餐饮业污染“贡献最大”,传统的中式烹饪以燃烧为主要方式,产生大量油烟气。油烟混杂着泥沙、灰尘等形成难以祛除的黏稠油糊附着在周围建筑物上,对周边环境和百姓生活影响最大。

  从2011年的数据看,油烟污染投诉为1043件,占餐饮污染投诉的37%;其次是废水,虽然目前大部分餐饮店都配有隔油池,洗涮的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接入污水处理厂,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隔油池疏于管理,运行效果并不佳。此外,来自鼓风机、排风扇及空调的噪声会干扰周围居民生活;大多数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并没有委托专门处理机构处置,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同时,餐饮行业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部门联动能治顽疾?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如今,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街和锁南路的居民再也不用像前几年那样,为自家附近的16家餐饮店污染四处投诉。原来,在环保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投入近70万元的16台油烟净化器、13台隔油池和1套隔声设备,目前已经全部安装到位。而这两条“烦人街”也已成为南京市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

  ■昔日污染投诉高发区变成“示范一条街”

  一直以来,餐饮业污染都是南京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也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久治不愈的顽疾。记者从南京市环保局获悉,从2003启动至今,南京市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创建工作已开展了9年。全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创建了95条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共整治了约1600家污染扰民小餐饮。

  “示范一条街辐射全市13个区(县),其中以鼓楼、玄武、白下3个中心城区最多,每个区都在10条街以上,一条街最多出现过近40家餐馆被整治,”南京市环保局污防处负责人汪炘告诉记者,示范一条街就是针对污染扰民问题突出的餐饮业集中地区以及新建餐饮集中区,要求店主按照环保要求对餐饮业的废水、油烟、噪声等污染物排放进行整改或治理,以达到达标排放和减少扰民的效果。

  以玄武区的东大影壁为例,全长1000余米的街上共有餐饮业34家。其中,27家餐饮业需要安装油烟净化器,34家须装隔油池,13家须安装消声设施。

  “在创建初期,环保部门会同街道、社区召开了居民论证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符合居民意愿的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污染扰民”,汪炘介绍,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逐个走访、了解餐饮业主具体想法,使店家和业主两方矛盾得到有效调和。

  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由环保部门、街道和餐饮店三方共同出资112万元,新装油烟净化器27台套、隔油池34台套,安装隔声设备13套,东大影壁也因此成为南京市餐饮污染整治示范街中的标本。

  ■部门联动,连点成面做好“大环保”

  “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最初是环保部门发动并推广的,在不断摸索中,为了让创建工作既全面又有的放矢,后来逐渐形成了由环保牵头,街道主抓,市容、工商、卫生共同参与,部门、街道、社区、业主、居民‘五位一体’、一起上阵的创建格局”。汪炘解释,在创建过程中,各部门依据自身的职能采用关、停、并、转、迁、治等多种手段。尤其是街道承担了大量的具体说服、强制治理以及人员安置工作。

  此外,在创建示范街的过程中,特别突出“大环保”的观念,在要求餐饮店做好油烟、污水等环保专业设施外,同时会同相关部门解决好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环境卫生以及消防安全等问题,让创建街区成为融合环保、市容、卫生的“大环保”示范街。“这样就相当于将一个个孤立的餐馆连起来,将餐馆之间的公共区域、外延区域全都连带整治,连点成面,不仅餐饮污染解决了,同时一条街的整体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

  “创建不易,巩固更难”。为使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创建不陷入“猴子掰玉米”的境地,南京市环保部门制定了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长效管理措施。遴选资质、信誉、能力合格的污染治理设施生产厂家,并对治理设施定期进行清洗,保障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定维护污染治理设施的专业队伍,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与良性运行;建立并保持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制度,遇有重要情况出现,多部门联合执法解决;不定期开展创建工作“回头看”,避免出现创建成果“昙花一现”的局面。

  玄武经验何以化解纠纷?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通讯员 洪俭

  在处理餐饮业污染投诉中,南京市玄武区环保局不但解决了一些多年来反复投诉的纠纷,而且制定出了一系列餐饮店管理整治办法,南京市环保局称之为“玄武经验”。

  ■投诉量激增催生环保否决机制

  玄武区环保局副局长钱丽明介绍,2010年,玄武区环保局接到的各类环保投诉一共400多件,而2011年1月~10月,玄武区环保局接到的餐饮污染投诉就达587件,超过了2010年全年的各类投诉总和。

  如今孝陵卫都市山庄16号小区居民没有像前几年一样,为了小区下水道堵塞漫溢的事四处投诉。而导致下水道堵塞的罪魁祸首就是小区临街门面房的8家餐饮店,这些餐馆常年向小区公共下水道排放油污。

  2011年,玄武区环保局和街道出面为小区更换了下水道。最近,小区居民还得到玄武区环保局的通知,将解决餐馆油烟排放扰民的问题,困扰小区居民12年的餐饮污染问题可望得到彻底解决。

  “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其中孝陵卫都市山庄、成贤街、后宰门、碑亭巷这些区域最多,这里都是老旧小区集中的地方,那种上宅下店的餐馆很多。”钱丽明说,为了解决投诉量激增的问题,玄武区特意出台了一套办法,要求所有的餐馆在申领工商营业执照之前,要获得环保部门的审核意见。2011年,玄武区环保局一共否决了19家餐馆的开店申请,这些店因此没有拿到营业执照。

  在前期审核的基础上,玄武区还开展了环保、工商、城管、食品药品监督、街道等多部门联合执法。

  ■首创谈判机制,化解投诉纠纷

  据了解,在一些投诉很集中的小区,居民和餐馆经营者之间矛盾已经非常激烈,甚至出现过居民堵着餐馆门不让其经营的事件。

  针对这一情况,玄武区首创“谈判”机制,由街道出面约请居民、餐馆、环保治理单位一起座谈,商议投诉的解决办法。

  红山街道墨香路附近修贤苑临街门面房开有多家餐馆,因为油烟扰民,居民和餐馆之间多次发生纠纷。在玄武区环保局的建议下,街道组织居民、餐馆经营户、区环保局多次座谈,经过几轮谈判,最终由餐馆出一部分资金,环保部门筹集一部分环保补助金,添置油烟净化装置,并安装烟道,将排烟口设置在居民楼的侧面空地上。对这样的处理结果,修贤苑的居民表示满意。

  这样的谈判会,2011年玄武区组织了10多次。

  很多投诉集中的餐馆都是上宅下店式,居民反对餐馆安装高排烟道。玄武区环保工作人员经过实地探访,还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油烟排放办法——地排式。环境执法人员要求餐馆在地上挖个坑,坑内注入水,油烟排放到坑里经过一次沉淀后,再引向隔油池,这样排放到空气中的油烟就少了很多。

  ■试行退出机制,解决遗留问题

  记者从玄武区环保局获悉,玄武区环保局拟在区内试行餐饮退出机制。即由环保局出面调查,对于那些屡次遭到投诉又拒不整改的餐饮店,环保部门将建议工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这些店进行证照年审时不予审批或者没收证照,建议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餐饮店的监管,让一批不合格的餐饮店慢慢退出市场。

  不合格餐饮店退市的同时,新开的餐饮店在选址、经营过程中也必须符合环保相关规定。力求通过这样一系列“严进宽出”的强化管理措施,既解决已经存在的遗留污染,又杜绝新的点源进入,以达到从源头预防、控制餐饮污染问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餐饮污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