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保部:城市饮用水超1成水源水质不达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8日09:19  法制日报 微博

  □保障饮用水安全报告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于呐洋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活动都离不开水。然而,据环境保护部2011年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4%。这是记者今天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获悉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受国务院委托,向会议报告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报告指出,我国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据水利部2007年对全国661个建制市和1746个县级城镇的4555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显示,约14%的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据环境保护部2011年对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4%。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蓝藻水华频发,河流型水源地安全隐患多,极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量工业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不少尾矿库位于饮用水水源上游,大江大河及周边的流动源污染风险较大,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

  中西部城镇供水普及率仍然偏低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于呐洋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供水普及率分别为85.0%和8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城和建制镇的供水普及率分别为85.1%和79.6%,低于城市水平。

  据悉,我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急需完善。其中,部分地区供水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水资源配置体系和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一些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水安全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城乡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严重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别是应对持续和严重干旱的能力较弱。此外,城镇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一些城市供水设施不足导致自建供水设施无序发展,供水水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供水普及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管网老化年漏损水量达60亿立方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于呐洋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供水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由于管网老化,漏损和二次污染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国家标准规定值,年漏损水量达60亿立方米,同时造成水质在输送过程下降。

  此外,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导致水质合格率降低。

  将制定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于呐洋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涉及饮用水的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是各项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报告指出,《城市供水条例》已颁布实施18年,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新的管理要求。至今还没有专门的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水源水质标准仍依据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相关配套政策也亟待完善。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梳理当前饮用水安全保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法律制度和措施。近期,将加快《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抓紧组织修订《城市供水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划建设、运行监管、水质管理、应急供水、二次供水等方面的制度;加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水源环境质量、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尽快出台水源编码、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加快制定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修订完善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质量标准。加快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将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予以研究。

  已解决187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于呐洋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2011年,全国解决了5560万农村居民和83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通过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华侨农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砷病区、血吸虫疫区等涉水重大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中重度氟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解决了4.5万所农村学校1870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40%提高到58%,供水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任务依然繁重。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供水设施仍较为薄弱。目前,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还不高,除原调查评估核定剩余饮水不安全人口外,由于部分地区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高、早期建设工程老化报废、移民搬迁等原因,又新增了部分饮水不安全人口,这些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已全部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五年内全部解决,任务比“十一五”更加艰巨。

  到2015年新增供水约400亿立方

  本报北京6月27日讯 记者于呐洋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到2015年,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左右。

  据介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保护和管理。合理规划与布局饮用水水源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加强重要水源工程和备用水源建设,到2015年,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左右。

  此外,研究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加大跨省和跨流域调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协调力度。到2015年,基本完成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逐步开展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检查和评估,尽快编制完成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一源一策”综合治理,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到2015年,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左右。加强水源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尤其是加大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通过水源安全防护等工程建设,有效防治面源污染。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城市饮用水 水源水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