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仍是雾霾祸因:企业回收乏力 农民顶风作案

2014年11月11日11:19  人民网 微博 收藏本文

  10月23日,京津冀再遇雾霾,这已是今秋第三次霾色侵城。“肺腑”之痛,令公众在无奈调侃的同时,也不忘追问造成“十面霾伏”的真凶是谁。而秋季的秸秆焚烧,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祸因之一。

  其实,各地早已出台秸秆“禁烧令”,但仍不乏“顶风作案”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认为,“禁烧”并不能根治秸秆问题,“不是‘堵’的政策不好,而是部分地区缺乏‘疏’的渠道”。

  据悉,国家支持秸秆资源回收行业已十年有余,但为何农民仍缺乏秸秆“疏”的渠道?秸秆综合治理,又有哪些隐患亟待破局?

  仍有农民禁令之下“顶风烧秆”

  10月7日起,北方出现了持续性雾霾,影响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拉开了2014年秋冬“雾霾模式”的大幕。

  有气象专家称,此次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便是人为烟雾排放加重了空气污染。近期,河南、河北南部及山东局地出现秸秆焚烧现象,秸秆焚烧的烟雾随弱偏南风向北输送,导致部分地区“十面雾霾”。

  据环保部和国家气象局遥感监测,夏收、秋收期间,秸秆集中焚烧,增加了部分区域雾霾的严重度。

  事实上,早在秋霾出现前,不少地方就已出台秸秆“禁燃令”,甚至不惜以罚款、拘留等强硬手段,遏制秸秆露天燃烧。

  “禁令”取得了一定成效。环保部有关负责人称,9月,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统计和各地的现场巡查检查结果,秸秆焚烧火点较2013年同比减少226个,降幅为52.3%。

  然而,“秸秆禁烧令”并非万灵药。

  10月15日,是江苏省秸秆禁烧的第一天,当天下午江苏省环保厅官网通报,今秋“第一把火”烧在徐州,过火面积超1500平方米。

  10月17日,吉林省梨树县一农民因为擅自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而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

  禁令之下,为何仍有农户情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顶风作案?

  秸秆回收:企业“没钱赚”农民“嫌麻烦”

  有的农民称,“顶风烧秆”是为了省事。河南省南阳市农民闫伟(化名)告诉记者,不烧就种不了玉米,因为秸秆处理起来,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孩子们都在外打工,秋收也回不来”。

  有的农民称,是为了赶农时。江苏徐州农民刘东(化名)认为,秸秆不处理,会影响到下一季作物的生长。“秸秆在田里,插秧很麻烦,机器不能用,人工又做不了,若是‘硬’种上庄稼,一般也长不好,还容易招害虫得病。”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近十多年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一直注重推行秸秆的综合治理,也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支持秸秆资源回收。但为何农民在面对秸秆问题时,还会无所适从?

  “‘禁烧’并不能根治秸秆问题。” 朱立志教授说,“目前问题的源头不在于‘堵’的政策不好,而在于部分地区缺乏‘疏’的渠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享受着国家补贴的秸秆回收行业,面临着“收购秸秆成本过高”、“收益太少”的困局;而对农民来说,则是“没有赚头”的尴尬。“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秋收时宁愿一把火烧掉,也不愿费心费力地收集秸秆。”一位河北农民坦承。

  相关资料显示,江苏是全国秸秆发电厂最多的省份,但记者调查发现,正在运营的十数家生物质发电厂,多数亏损。“秸秆主动收集不易,而且附近需求秸秆的厂家过多,导致原料价格一路攀升。以现在电厂的价格承受力,只能提供200多元一吨,不足以吸引老百姓来卖秸秆。”江苏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军(化名)向记者介绍。

  其他的秸秆回收再利用公司,也存在困难。

  安徽合肥的张安成(化名)经营着一家秸秆再利用公司,但秸秆回收的季节性让他头疼不已:“工厂一年四季都要运作,但秸秆不是时时都有,而且秸秆容易腐烂、储存难度大,还需要寻找其他的替代品。”天津一位秸秆转卖经纪人则透露,秸秆的运输成本太大,也让其回收“缺乏动力”。“我们收集的秸秆主要运往外省造纸厂,但秸秆装车运输体积大、重量轻,运费比普通货物高出近一倍。”

  “秸秆利用收益太少,现在全靠政府补贴,一年两年还可以,但时间长了,一些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就吃不消了。”江苏省发改委原能源处处长李春茂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秸秆治理:“一刀切”要不得

  秸秆本是放错位的资源。

  大量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廉价又环保的生物资源,秸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为何它在多数情况下,仍以“雾霾祸因”的面目出现?

  朱立志教授认为,各地的秸秆治理没有“因地制宜”是主因。

  “国家一味强调‘产业化回收’秸秆,但有的地方,秸秆收集不易;有的地方,需要秸秆的企业过多、产能过剩,这些‘水土不服’导致的后果就是失败。”

  安徽省阜阳市插花镇,是秸秆经济产业化“水土不服”的样本之一。2013年,插花镇培养了一批秸秆经纪人,通过经纪人收集秸秆卖到生物质热电厂,试图在获得一定收入的同时,解决插花镇一万余亩小麦秸秆“禁烧”的难题。

  但近日,记者再次调查时发现,插花镇的秸秆回收早已不如往日热闹。插花镇于副镇长向记者介绍,虽然政府也建立了秸秆回收点,但因为回收价太低且运输成本高,大家都不怎么愿意做了,“大多数都是将秸秆直接还田”。

  朱立志认为,现在看来,“小范围,多样化”地处理秸秆,要比大规模、大产能地搞秸秆产业化,更能避免其在收集、运输、储存等方面的弊端。

  “小范围处理,尤其是秸秆还田,是最简洁、最便利的。秸秆还田是指将秸秆粉碎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处理的也更为彻底。这也是时下秸秆综合治理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马友华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采访时提到。

  然而,秸秆还田也并非“万能良方”。

  长期从事秸秆研究的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杨四军、副研究员黄红英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示:部分农民“抢农”时,秸秆在地里还没有完全腐烂,就开始下一茬作物的播种,这种“还田”不仅阻碍了农作物生长,还为病虫害埋下隐患,容易导致粮食减产。

  “所以,秸秆综合利用,还要强调多样化。”朱立志最后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 “比如说北方的秸秆,就不宜非要推行秸秆全量化还田,因为天气冷,短时间腐烂不了。可以考虑‘小范围还田’与‘产业化秸秆经济’相结合,不同地区寻求最适合的处理方式,才会少些‘水土不服’,多些碧水蓝天。”

文章关键词: 秸秆 雾霾 祸因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习近平眼中的“APEC蓝”

“APEC蓝”,习大大也看在眼里、听进心里。素来接地气、体察民情的习大大,竟然在今晚讲话中,用很长的篇幅,谈起这个词。谈“APEC蓝”的时间,选择在:为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时。注意,这是所有贵宾共同亮相的第一次讲话。

双十一:物欲杀死情欲

论证阿里“双十一”的成功,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消费与屌丝文化之间的关联。中国电商是随着屌丝一起逆袭而成长的。“光棍”这一概念隐含的性匮乏与消费背后的商品匮乏,通过移情的心理机制,在通过打折狂欢的方式,实现了节日化效果。双十一实在是太精妙的一次镶嵌式组合。

我们为什么不敢拍抗美援朝?

改革四十年来,我们的艺术为什么不敢面对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不愿得罪老美?我们恐惧朝鲜这个烫手的山芋?恐怕是最主要的,尴尬面对数百万志愿军的几万孑遗者。

赵本山仅自证清白还不够

诚如网友所言:“移民不等于改变国籍,移民可以取得国外的永久居民身份,但是依然保留国籍,也就是依然保留中国护照,依然保留中国居民身份证和户口,但是有到某一个国家随时永久居留的权利,赵本山一家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不要被移民和取得外国国籍这两个不同概念混淆了。”

  • 中日首脑会见没被报道的几个细节
  • 奥巴马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搞个人崇拜
  • 《诗经》里最美丽的爱情诗
  • 男生学院灵异事件记录
  • 李斯羽:到了30岁败犬年龄(图)
  • 5方法判断男人是否把你当床伴
  • 在迪拜用小费买房子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