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广州空气污染史一图看懂!今日,陈家祠广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霾科普活动,活动由荔湾区环保局主办,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协办。根据现场发布的雾霾知晓公众调查报告,广州仅四成受访者会正确识别雾和霾。最有意思的是,活动上发布了广东知名气象专家、灰霾专家、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二级教授吴兑的研究,即可以借助广州以往的气象数据进行历史倒推,来判定广州历史上灰霾的情况趋势变化,通过这张“灰霾曲线变化图”,市民可以直观地看清广州过往五十年空气污染史。从图上看,广州自从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后灰霾开始逐渐上升,经过一定的波动在1998年达到顶峰,1998年到2002年直线下降,后来再有波动上升,不过到现在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广州仅四成受访者会正确识别雾和霾

  记者获悉,这次科普活动其实早在两周前便已开始,志愿者们设计了一份特别的雾霾知晓率公众调查问卷。这个问卷悬挂在陈家祠志愿驿站的门外,通过看图纠错的方式,来调查市民对于雾和霾现象、空气污染基础知识的知晓率,来往市民可以自由答题。

  问卷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为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空气污染什么时候更严重,十年前还是现在;通过图片辨识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图片显示的天气状况,是否有污染。共有147名市民参与问卷调查,其中33.3%的市民正确回答出“霾是古代便产生了”,而66.7%的市民则错误的选择了“霾是工业时代产生”。17.5%的市民正确的选择了“十年前,广州空气污染更重”,82.5%的市民则认为“现在的空气污染更重”。而正确选择出图片中什么是雾什么是霾的市民,仅有44.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霾最集中 1998年到达顶峰

  活动现场,志愿者还展示了一张特大的广州市五十年空气污染历史趋势曲线图,同时还在相应年份,配搭了展示广州当年天空景像的历史图片。这个曲线图让很多市民都很吃惊,因为数据显示,广州灰霾最多的时候,都集中在80-90年代,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广州灰霾就逐渐增多,而尤其是1998年到达顶峰,1998年到2002年呈现较大的直线下降,而从2002年以后,虽然仍有上升和下降的波动,但灰霾年均天数却是整体呈下降状态。

  【关注焦点】

  1、广州气象历史数据如何能“倒推”出灰霾历史?

  能见度小于10公里相对湿度小于95%必能测出霾

  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是几年前才开始慢慢走入大众视野的,广东环保部门官方的监测发布到目前为止也才3年时间,以前市民基本都认为要根据“灰霾元凶”——PM2.5的监测数据才能看出广州的灰霾历史变化,为何现在通过广州气象历史数据就能倒推出灰霾的历史曲线变化呢?

  记者获悉,关键的论据就在于: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地监测,吴兑发现,如果当天出现了能见度小于10公里,相对湿度小于95%,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那么必定能测出较高的PM2.5浓度值,判识为霾。而同样的视障和天气情况,在相对湿度95-100%之间时,造成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据悉,这一学术观点已经早就发表,而且许多国际气象界和环境科学界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只是这个观点并不为大众所知。

  吴兑表示,环境和气象科技工作者现在能够通过这个标准判断方式,可以知道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没有PM2.5监测的时候,是不是也有霾,出现霾的情况有多少,霾这种环境污染现象,是现在出现的多,还是以前出现的多。

  2、这张广州“灰霾”历史变化图如何绘制?

  研究数十年结合半个世纪广州每日雾霾趋势绘制

  记者了解到,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没有进行PM2.5监测,想要回溯过往年代的空气污染状况,一直没有很好的途径。2003年,吴兑所在的广东省气象局,在如今的南村碧桂园,建起了我国最早的霾观测站。当时利用国际最先进的采样仪器,对霾的天气状况以及当日PM2.5状况,进行了长时间有规律的观测和监测。他根据广州观象台从1950年代开始的每日历史气象数据记录,结合自己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反推出半个世纪以来,广州市每一年乃至每一天当日雾或霾情况的综合趋势,并绘制了这张曲线变化图。

  据悉,作为我国最资深的大气物理科学家之一,吴兑对雾和霾等天气现象,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观测和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兑率先在我国开展了PM2.5大范围采样。1988-1989年,吴兑携带当时最先进的安德森九级采样器,在华南三省,如广西、广东等省进行了大范围PM2.5采样,采样地点最远甚至到了西沙群岛。

  此外在经过中国气象局的严格审定后,吴兑根据自己的研究,制定了我国历史上首个《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国家行业标准文件。而根据这个标准,吴兑查阅了广州市、北京市以及全国其他上百个城市,从1950年以来每一天的当日天气记录,并根据这个标准,倒推出每个城市近50年来,每一天的雾或霾的情况。

  广州历史的天空对比(活动方提供图片)

  霾科普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

  【环保组织】

  按图索骥寻找广州历史照片对应吻合“灰霾图”

  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的志愿者,根据吴兑老师的研究,按照年份寻找广州历年来的城市风景照片,发现上个世纪半九十年代,广州天空中出现灰霾的几率非常高,与专家的“灰霾变化曲线图”基本吻合。绿点“清气团”负责人晏磊表示,通过吴兑的这张图,那些关于灰霾是现在才有的产物,以及灰霾现在比以前更多,污染更强等等误解,在这张趋势图前都能够得以澄清。

  “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前沿经济城市一直发展,开始带来灰霾污染,而1998年到达峰值后到2002年陡然下降,跟当时金融危机经济城市建设放缓不无关系,目前广州整体灰霾趋势逐年下降,这也也说明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在空气污染治理上破题较早,成效显着。”

  雾和霾的异同:

  相同点:

  1、本质都是大气气溶胶

  2、灰霾主要是由PM2.5造成的污染现象,雾的形成需由PM2.5作为凝结核

  3、会造成视程障碍现象

  区别:

  1、成分:霾主要是尘、硫酸、硝酸、碳氢化合物等,雾主要是水滴、冰晶

  2、水汽:霾的水汽不饱和,雾的水汽饱和

  3、粒子尺度:霾的粒子肉眼不可见,雾的粒子肉眼可见

  4、厚度:霾的厚度达1至3公里,雾的厚度10至100米

  5、颜色:霾的颜色呈黄色、橙灰色,雾呈乳白色、青白色

  6、日变化:霾变化不明显,雾变化明显

  7、边界:霾的边界不清晰、内部均匀,雾的边界清晰、起伏明显

  减霾十八式:

  绿色出行

  1、5公里以内选择自行车或公交地铁出行

  2、超过30秒的等候,停车熄匙

  3、拼车上班上学

  4、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

  节能减排——煤炭发电仍是主要的发电方式,节约用电相当于减少煤炭燃烧,减少PM2.5排放

  5、及时关掉不必要的电器

  6、晚上11点前睡觉,不熬夜

  7、四层楼梯以下拒绝坐升降电梯

  8、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的频次,调低屏幕亮度,减少下载APP软件,减少手机能源消耗

  9、改变厨艺习惯,少煎炒,多蒸煮,减少煲老火汤的次数,节约使用天然气或其他厨房能源,减少排放

  减少消费——生产消费品过程中需要使用燃料,减少消费就是减少因燃料使用而产生的PM2.5

  10、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门带水杯

  11、减少网购频次,尤其是减少网购非正规企业或污染大的小企业产品

  12、少用塑料袋直接减少颗粒物产生

  13、积极参与城市禁烟活动,劝阻周边亲朋减少吸烟量或戒烟

  14、拒绝路边烧烤或对路边烧烤进行拍照举证支持环保运动

  15、积极学习环境知识,懂得如何健康正确地进行个人防护

  16、成为环境志愿者和行动者

  17、向环保公益组织捐款,支持一线行动

  18、购买空气检测仪器,监督身边人减霾

  记者李永、通讯员晏磊摄影编辑:

  (原标题:一张图看清广州过往50年空气污染史 1998年霾到达顶峰)

相关阅读

撤侨的热闹与门道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撤与不撤,如何撤,对有心人而言,都能看出一番“讲究”来。

窦唯背后的北京性格

生活不是走秀,坐趟地铁,喝碗豆汁,也要围一堆人,前恭后倨着——这不闹心吗?地铁,仅仅一个交通工具,并非是贫穷的象征,更不是阶级和阶层的隐喻——那些不过是好事者的猜测罢了……

敬酒被打:原来老外不吃这套

西方人把喝酒吃饭当成一种非常严肃的社交礼仪,特别是在喝酒谈事过程中,是最反感被人打搅了,更别说被素不相识的人三番五次来打搅敬酒,更是勾肩搭背合影留念了。这不仅会被老外们视为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同时,老外们更会把自己的肖像、社交行为当成一种个人的隐私。

国际通缉令让贪官无处遁形

平心而论,无论文化、制度有多大差异,遏制贪腐、政治清明都应成为现代社会基本共识——在地球上,不应该有一寸土地沦为贪官们的“避险天堂”。

  • 超级稻事件持续发酵的两个原因
  • 不必对双博士后被遣返冷嘲热讽
  • 民国奇事:军阀张学良杀了土匪张学良
  • 王久辛:汪国真诗代表了中国诗歌底线
  • 《破坏者》:火力凶猛下的人性追思
  • 卡玛:旺夫女是怎样炼成的?
  • 德国绝美田园风光下的新天鹅堡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