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消息 昨日,第四届长江湿地网络年会在武汉召开,有关专家介绍,近60年来,中国40%的湿地已经消失。环境变化直接导致长江中下游气候转暖,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中下游温度上升了0.4度,而本世纪前5年长江中下游气温上升0.8度。
据介绍,到2050年,如果延续目前人类活动的高排放情景,长江流域很多地区将不会拥有现在的气候环境,暴雨、强风、酷热、干旱、雪灾等极端气候事件将变得更加频繁,将对本已脆弱的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叠加影响。
昨日,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在会上正式成立,网络从最初的长江中下游5省1市,覆盖到流域的12省市,网络成员也由22个发展到近100个。
在未来的5-10年内,100多个网络成员将共同推动长江流域2万平方公里湿地的有效保护,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物种保护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大会还发表了《共建湿地网络,保护生命之河》的“武汉宣言”。
湖北省林业局局长王海涛介绍,截至2009年底,我省近三分之一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中,我省龙感湖自然保护区于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东湖、大九湖、谷城双江、荆门漳河、赤壁陆水湖等6处湿地晋升为国际级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坚决反对在湿地开发房地产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对出席年会的国家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光仁进行了采访。
长江商报:很多房地产商以湿地景色为噱头,在湿地附近开发房地产,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马广仁: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在湿地范围内及其附近开发房地产!国家林业局及其他湿地保护部门将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从法律上限制这类行为。
长江商报:中央财政从今年开始下拨专项的湿地保护基金,但是公众很担心这个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您能解释一下吗?
马广仁:我们国家实行“谁下拨,谁监管”的资金审查制度,所以主要的监管方式财政部,同时也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长江商报:国家林业局等政府部门能否为知识界、企业、NGO以及民间环保人士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马广仁:我一直认为保护湿地作为重大的社会议题,绝不是光靠政府就能完成的,需要学者、企业、NGO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合作平台,比如湖北省湿地保护基金会等,但是数量太少,无法形成联动。国家湿地管理中心正在牵头筹备中国湿地保护协会,这个协会成立后环保团体及个人都可以加入。
武科大绿联社队员手绘的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绿色向导图” 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将亮相世博园。
(长江商报 张学荣 汪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