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住的是星级环境;它们用生命实验药效;它们曾经为SARS试药。
动物的身体构成,实际上跟人类很近似的,像豚鼠,它就可以做致敏实验,某种刚生产出来的化妆品,不敢第一时间用在人身上,就先请这些英雄来实验;而比格犬,在心血管系统上和其他多项指标上,跟人类极度接近,它给予了人类极大的帮助!”
——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钟浩
每一种新型药品的面世、每一种疑难杂症的研究,它们都以自己的身体率先实验,获得成功后,再用到人类身上……
简阳市郊区,一座不知名的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里面住着狗、羊、猪、老鼠、短尾猴等多种动物,它们不是宠物,正是用生命为人类换来平安与健康的英雄!
昨日,记者走进这个拥有两家实验动物培训单位的基地,为你揭秘英雄背后的故事。
探秘:与世隔绝的“英雄”
从简阳市区出发,沿着弯曲的盘山路前行几公里,山脚下出现一座有些破旧的大院,外观毫不起眼,大院门口一块斑驳的木板上写着“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踏入院内,狗叫声不时传来。“这里面培育的动物,正是用于各种药品的实验和人类各种疑难杂症研究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钟浩提醒记者,“不要乱走动,我指给你们看就行了。”“这个基地总共养着近千只动物,有实验犬、实验羊、小型猪、大鼠、小鼠,还有短尾猴、猕猴,”钟浩将记者领进办公楼,“一般情况下,它们是不与外界打交道的,必须保证它们的安全,除非在医学实验需要时,才直接通过专门的渠道被送往实验室。”
培育:走路只能“单循环”
“不能让你们随便进,是因为担心你们身上带有病菌,如果动物感染上这些病菌患病的话,就必须吃药,而吃了药的动物,就不能用来做实验了。”钟浩解释道。
“进入一间培育室,必须经过3次消毒,就是我们行业内说的洗3次澡——先在大门外脱掉全身衣服,从头到脚彻底洗澡;再换上消过毒的工作服;最后进入消毒间用紫外线杀毒,经过3次处理,才能进入培育室,培育室里面全部用‘钴60’消过毒的,不留任何细菌。”
“最关键的是,人进去后,只能按照‘单循环’的方式一直前行,从对面出来,不能返回,不能来回乱走,要让消过毒的空气以单循环的方式排出去。而且进去之前不能喝水,不准上厕所,里面也没有厕所,必须憋到下班!”
生活:一包食物3次消毒
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进入消毒间,都是为了给动物喂食。而食物从外界进入培育室,也要经过4次消毒处理。
钟浩以给老鼠喂食为例,“第一步,食物消毒过后,使用双层包装防止细菌;第二步,进入培育室前,去掉一层包装,再用‘钴60’连着包装彻底消毒一次;第三步,进入培育室后,拆开包装再进行最后一次消毒;第四步,不能随便打开鼠笼,而是通过专门的食物渠道,按量慢慢输送进去。”
“它们住的房间、睡的笼子、吃的食物包括所处的整个环境,都必须定期、定时消毒,保证绝对无菌,是超5星级的生活环境!”钟浩说。
实验探秘>>>
尊重生命 实验室厚葬动物“英雄”
动物培育出来后,哪些单位能把它们接走?哪些人可以对它们进行实验?“购买它们的人和单位,必须要持有省科技厅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证;动物从培育基地出门时,还需要经历一次严格的‘质量’考核,不过关的绝对不出门。”钟浩举例说,“华西医院就有这个资质,他们的实验外科就可以购买这里的动物进行实验,他们一般会使用猪进行心血管、心脏搭桥手术的实验。”
钟浩介绍,四川省现在有13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和60余家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均居西部第一。同时,四川省还建立了地方特色的疾病动物模型,包括老年性痴呆、糖尿病、视神经损伤、脑梗塞、癫痫等10余类20余种,为国内外60多家科研院所、医药企业以及其他部门提供教学科研实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等服务。“现在简阳培育基地重点研究的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另外还有癌症、‘三高’。”钟浩说,这些经过严格程序培育出来的动物,担任的工作就是复制人类的病症,然后实验药效。而在实验结束后,基本上它们的生命就到了终点。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祭奠,各个实验室都会细心并且隆重地安葬它们。
“SARS”来时,它们上;对抗癌症,它们上;实验手术中,他们献出生命……它们是实验动物,它们,是人类的英雄。
英雄故事>>>
对抗“SARS” 短尾猴临危受命
2003年,“SARS”侵袭全国。在各地研究所、实验室为寻找抵抗这种病毒对人类侵害的方法而焦头烂额之时,简阳培育基地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推荐的一只短尾猴“临危受命”。“这只短尾猴被送到国家指定的实验室,很快感染上了SARS。通过在它身上的实验,国家研究出了抵抗 SARS的药物——莲花清瘟胶囊!”钟浩说。
英雄溯源>>>
“海豹婴儿” 让动物成了英雄
“反应停”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初期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它能够有效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但也妨碍了孕妇对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大量“海豹畸形婴儿”出生。
钟浩介绍,“就是从这件事开始,世界各国才开始借助动物来做实验。但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操作,能使用2只的,绝对不使用3只!”
新闻链接>>>
4月12日,四川省科技厅全省实验动物工作会议透露,“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打造实验动物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平安动物繁育研究中心等单位将联合建立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产业化基地。
早报记者 刁明 康实习生 魏爽 摄影 方炜 报料人 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