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念梁从诫:耳顺之年创办自然之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10:05  人民网 微博
2007年2月梁先生在家中。赵永新 摄 2007年2月梁先生在家中。赵永新 摄

梁先生为敬一丹颁发荣誉理事证书。赵永新 摄 梁先生为敬一丹颁发荣誉理事证书。赵永新 摄

2008年初梁先生出席自然之友迎春节联欢会。赵永新 摄 2008年初梁先生出席自然之友迎春节联欢会。赵永新 摄

2007年梁先生参加自然之友战略规划研讨会。赵永新 摄 2007年梁先生参加自然之友战略规划研讨会。赵永新 摄

  追念自然之子梁从诫

  赵永新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梁先生走了。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界坛医院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梁先生走了?!”噩耗传出,许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先生的确走了。但他生前播下的绿色的种子,却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梁先生生于1932年8月4日,祖父是著名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中国建筑史学奠基人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是品貌超群的一代才女。父母给他起名“从诫”,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后来,他考清华建筑系时差了几分,遂该学历史(当时清华大学的的建筑系系主任,就是梁思成)。大学毕业后,梁先生一直从事历史方面的教学、研究等工作,出去文革期间近十年的下放江西某“五七干校”劳动。1988年,他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从1989年开始,他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1994年3月31日,已是“耳顺”之年的梁先生深感中国环保问题之严重,遂告别历史学研究,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注册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绿色书院。该民间保组织(即环保NGO)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又称自然之友。它以推动公众的环境意识教育为己任,以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为基础,同时强调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留对政府监督、批评的权利。

  对于梁先生的这次大转身,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曾作过如下评说:“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什么风险也不会有,就能有所成就的。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季先生所言极是——

  十六年前,国人的环保意识还异常薄弱,自然之友持之以恒、风雨无阻,踏踏实实地在社会各阶层开展灵活多样的环保教育。如今,环保教育已经走进课堂、社区、企业,乃至,绿色的种子洒遍神州;

  十六年前,民间环保组织还是一个怪怪的新名词,公众参与更是凤毛麟角。如今,自然之友已成长为拥有万余名会员、蜚声中外的民间环保组织,而且孵化、催生了北京绿家园、地球村等民间环保组织,全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更是数以万计,成为环保大潮中不可缺缺的生力军;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亿万民众的自觉选择;

  十六年来,在自然之友的不懈努力下,滇西北的金丝猴和原始森林从刀斧下解救出来,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河建坝须经科学论证,首钢迁出北京,重建圆明园遗址的“倡议”被束之高阁;

  十六年来,在自然之友的积极倡议下,敏感建设项目上马之前向社会公示已成惯例,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环保等公益诉讼开始破冰……

  梁先生本人的环保行为,在国内外得到一致认可:地球奖、大熊猫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南方人物周刊》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母亲河奖、2010年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人物;“亚洲环境奖”、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然而,梁先生没有沾沾自喜。

  他说: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人多到得不了奖就好了。

  他说:我们觉得10年来我们对于中国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实在是很有限,不值得举办什么纪念活动。如果将来,比如20周年的时候,我们有比较大的贡献了,我们再来庆祝。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

  直至今日,行政命令下的治理污染还是阻力重重,十多年前民间组织推动的环保行动,其艰难就更加可以想见。

  梁先生曾应邀到某国家机关演讲,没料到前来听讲的只有5人。即便如此,梁先生也没有放弃: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坚持。”梁先生以他的勇气和执着,奋勇前行,以滴水之力,穿磐石之坚。

  “滇金丝猴的生存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1995年秋,梁先生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生活在滇西北地区的滇金丝猴,数量极其稀少,属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但当地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金丝猴赖以生存的1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

  梁先生闻讯后,先是通过新闻媒体迅速报道传播滇金丝猴生存环境遭受威胁的消息,后又直接向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呼吁,得到了两位领导的批示,云南德钦县于是暂时放下了斧头。

  但到了1998年,梁先生得知那里的天然林砍伐行为并没有真正停止。他再次吁请媒体支持。后来,该事件被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当地政府部门被迫禁止对原始天然林的砍伐破坏。

  相比之下,藏羚羊保护之路更为艰苦漫长。上世纪90年代,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为了贩卖羊绒(用其做成的披肩“沙图什”是国际市场上价格不菲的奢侈品),经常开着车在高原上追杀藏羚羊,其数量从几十万只锐减到七万余只,面临濒危。为保护藏羚羊,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带领“野牦牛队”与盗猎分子殊死搏斗,结果英勇牺牲。环保志愿者杨欣决心在可可西里建一座“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以纪念英灵、警示盗猎者。为筹集资金,他写出《长江魂》一书,而后将书抵押给企业,订购保护站设备。

  梁从诫得知此事后,立即给杨欣打电话:你到北京来,我给你组织演讲报告会,咱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讲,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卖书!

  那个炎热的夏天,梁先生带领杨欣等人挥汗如雨,马不停蹄地在首都各大高校演讲,卖书筹款。

  1999年2月,梁先生上书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林业局,呼吁对藏羚羊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并建立青海、西藏、新疆3省区联防制度。之后不久,国家林业局就在3省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盗猎“可可西里一号行动”,极大震慑了盗猎分子。

  同年5月,67岁的梁先生亲率媒体记者,前往海拔近4000米、空气稀薄的“索南达杰”保护站,亲手点燃了火把,把从盗猎分子手中缴获的藏羚羊皮焚之以炬。在返程途中,意外发生车祸,梁先生右肩脱臼、胸部挫伤。但在接受采访时,梁先生对此只字不提。

  他在一篇笔记中写到:环保行动不是轻柔的田园诗,风险总是有的。为民间绿色活动付点代价,我们无怨无悔。

  为保护藏羚羊,梁先生甚至甘冒风险,在1998年10月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之际,毫不客气地给他写信:我请求您,运用您个人在国内和在你们的欧洲同伴中的影响,和我们一道来防止这种珍稀动物因“致命”的时尚而被灭绝……

  第二天,布莱尔会见了他,并于当天给他回信: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联合王国和欧洲联盟的环境主管当局,我希望将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用藏羚羊羊绒做的珍贵披肩)。

  曾随梁先生赴可可西里采访的铁铮由衷感慨:我清晰地感到,在他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对自然的爱,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不唱绿色高调,不做绿色救世主”,是梁先生为自然之友确定的不二法则;“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是他对自然之友提出的要求。

  与自然之友打过交道的人大概都知道,该组织所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名片,都是用废纸印的;非打印不可的资料,都打在废纸张的背面。自然之友办公室的许多办公用品,打印机、文件柜、保险柜……都是别人淘汰下来的;罩在椅子上的布套,是会员们自己在家缝好带去的;就连梁先生上班时坐的沙发,都是捡来的。

  在自然之友,绝少有“公款”吃喝,工作人员偶尔聚餐,都实行AA制,每人标准5—10元。以自然之友的名义请客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有幸成为客人的,是来自英国的国际环保知名人士珍妮·古道尔博士,和可可西里的“野牦牛队”队长扎巴多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更多关于 梁从诫 自然之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