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环绕欧洲:走进瑞士峡谷中的水电站(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17:53  新浪环保
瑞士供三个大城市用电的grimse水电站 瑞士供三个大城市用电的grimse水电站

grimse水电站图 grimse水电站图

水电站已经使用了57年。 水电站已经使用了57年。

水晶矿 水晶矿

  秋天在瑞士之一:走进瑞士峡谷中的水电站

  汪永晨 文/图

  伯尔尼(Berne)是瑞士的首都,伯尔尼州首府,位于瑞士高原中央山地,莱茵河支流阿勒河在这里流成一个回环。联邦政府与议会设在此处,各国大使馆及一些国际机构聚集于此。

  伯尔尼旧城就建在河曲半岛上,现已扩大到河的两岸,有7座桥梁把两岸旧城区与东岸新城区连接起来。伯尔尼现有人口15万。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

  我从意大利的米兰到这里的第一天,阴天中的伯尔尼看不到城外的雪山。

  在“和平妇女”工作的朋友马恩在给我介绍伯尔尼时,常常把城市四周的山称为故乡的山。这种以对山的爱,表达对家乡的感情,让人想到的是她对家乡的爱。每当听到她讲一次故乡的山时,我就会想,现在我们中国,有多少人还能对自己的家乡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呢?另外,有多少人还能这样夸赞家乡的山呢?其实这里只是马恩的第二故乡,她是德国人。

  在马恩身上我突然发现,爱自己家乡的人,需要一种境界。

  在瑞士的第二天,马恩接到电话,今天山上没有雪,可以进山,明天可能天会继续变,到了周末,就要封山了。抓住最后的机会,马恩开着车带着我们进山了。知道我对水电站的关注,今天马恩首先要带我们去看的就是在伯尔尼已经用了近60年的一座大坝。

  在去雪山、大坝的路上,马恩给我们讲着她知道的伯尔尼。

  伯尔尼于公元1191年建城,1848年成为瑞士首都。初建伯尔尼的时候,统治者贝尔托德公爵(Berthodv)突发奇想,决定出城去打猎用猎获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名。结果他首先打到了一头熊,从此伯尔尼的州徽、市徽皆以熊为图案,因而伯尔尼至今仍被称为“熊之城”。

  网上的介绍:伯尔尼有中世纪风貌,旧城建筑古朴,街道狭窄。高耸的塔楼、带有走廊的商店和街心竖立的彩色石刻喷泉等都吸引着游客。这座保护完好的古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也有不少人说,伯尔尼更多程度上只能被称为是一座“玲珑的城市”,而不像其他许多国家的首都那样气势辉煌、规模庞大。也有人这样形容伯尔尼:精简的结构反映出纯朴的精神,温暖的乡村气息中萦绕着挥之不去的贵族化的高雅韵味,可以说伯尔尼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都。

  其实,更让我欣赏的,是瑞士境内大大小小有1484个湖,那里有千湖之国之称。最大的两个湖分别是日内瓦湖和波登湖,但它们又分别是与法国和德国的界,不能完全算是瑞士的湖,瑞士境内最大的湖叫纳沙泰尔湖。

  我们订的是一点钟参加为伯尔尼、苏黎士、巴塞尔三座大城市供电的grimse电站游。这座建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大坝,对生态有什么影响是今天我来这里最想知道的。

  Grimse电站建于1950年,建成于是1953年,至今已经使用了57年。退休的威茨是我们的导游。我一见到他就开门见山:电站对生态会有破坏。他的回答是,我们需要能源,我们需要电。

  我接来的几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这里修了电站后,有大的地震和泥石流吗?回答:50多年来,这里没有超过二级的地震,这里的石头都很硬也没有什么大的泥石流;

  修了大坝后,会不会影响到水里的水生生物?回答:这里不是河流生态系统,所以至今还没有看到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水温的变化,对这里的鱼没有影响吗?回答:这里没有鱼。旁边的湖里有,但大坝并没有影响到旁边的湖水。

  这位给我们讲解的威茨是退休来这儿的志愿者。他的话让我们听到了他的敬业精神。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在阿尔卑斯山建坝的知识。当然,要想更多更好地了解这个水坝,找地质,生态专家再问问,也是我回去后一定会做的事。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威茨带我们参观大坝深层地下旁的地质结构时,他打开了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这样的矿藏。

  我问威茨:你们发现这些矿藏后,不开采吗?他使劲摇了摇头,并告诉我们,保护这些水晶矿是以法律决定的,绝对不会开采。虽然这些水晶矿很值钱。

  后来我在阿尔卑斯雪山下的一个小商店里买了几小块五欧元,十欧元一块的当地其他地方采出的小水晶,准备回去给我认识的地质学家杨勇和范晓,让他们研究一下阿尔卑斯山的水晶。

  那天回到城里后,我在微博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在中国发现了这些水晶矿,是开矿呢,还是继续修大坝。我收到了这样一条回答:先开矿,再修坝。

  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就在瑞士,奇石累累的少女峰、埃加峰和罗莎峰,长年白雪皑皑。山中,还有那蜿蜒行进在葱茏之中的电车,或过山涧桥,或穿越长长的隧道。一间间小农舍,忽儿隐露在山腰,忽儿显现在山麓,与缭绕的白云,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英国大诗人拜伦曾到过这里。后来,他写作了感人肺腑的长诗《西庸城堡的囚人》,西庸城堡也因此知名。

  瑞士政府不允许机动船在湖里,破坏湖上的静谧。在湖边的北山坡上,三三两两的牛儿在草地上吃草,那颜色鲜艳的颈铃发出的清脆声令人心醉。和山中的松涛声一起如同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

  瑞士人崇尚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多少岁月过去了,瑞士的山水依然这般的美。瑞士人也十分珍爱传统,精心地维护着城市固有的风貌。首都伯尔尼至今不建机场,不允许飞机起降破坏那古朴祥和的气氛。伯尔尼的城里依旧是石板路。

  山上小镇,旅馆、餐馆、咖啡厅栉比鳞次,游人进进出出,小街的静谧中透着生机。马恩带我们到了她最喜欢的旅馆,我们在温暖的老式旅馆里喝了咖啡,吃了旅馆里自己做的点心后,发现外面的柜台上有很多章,正好邮递员来了。我从卖的明信片里买了一张,请邮递员帮我盖个当地章,这是我的习惯,走到哪里,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找当地邮局盖个当地的邮戳。

  我要付那张印有阿尔卑斯雪山风情的明信片的钱时,这位人高马大的邮递员说:不用了,送给你了。

  山里人的豪爽,山里的友情,让我好一会儿没有回过劲来。其实这样的时候,在中国大山里采访时,我也是碰到过的。一次在甘肃,为了盖章,我一直等着邮递员送信回来,回来后,他不好意思让我等了,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吃饭。那次我们也是要给他钱,他硬是不要。山里人,看来有一样性格的还不少呢。他们受到的教育,来自大自然。

  我看有人曾对这里的风情有这样的描绘:山间,你可看到山民闲情逸致地吹着那足有3米长的山笛,笛子的一头弯曲向上,如一只巨型烟斗,笛声低沉、哀怨,在山间、湖上悠悠飘荡,动人心弦登山峰的,穿好登山服,背上小包,手持木杖,情绪饱满地动身了。雪地上,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小狗在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没有看到这幅面,但在远眺阿尔卑斯山的风韵时,也在感受着当地浓浓的盛情。卓别林到耄耋之年就喜欢生活在这样的景致中,他在自传中有一段话:“夕阳时分,我常独自坐在阳台上遥望远方,我什么也不想,只一心享受这宁静。”

  今天,当我也陶醉在这湖光山色时,好像回到遥远的过去,内心得到莫大的满足。在一个小镇,马恩告诉我们,这是福尔摩斯写他最后一个故事的地方。可惜我们到的有点晚了,没有进到博物馆里参加,只是在外面拍了福尔摩斯的雕塑像。这个全世界都知道的人物,给这个小镇都带去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想买一件和福尔摩斯有关的纪念品,就是没有找到。说是只有博物馆里有。这里的人是不爱做这样的旅游生意,还是不想把这个故事中的人商品化呢。倒是马恩说,小镇里有一个剧场,到这的人都可以扮上故事中的角色,感受福尔摩斯当年写作时的神秘与快乐。

  十几年前,我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过一个与瑞士国家电台交换的节目。记得那次采访后,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瑞士人的节俭。节目播出后甚至不少人认为,那么富裕的国家怎么会那么抠门。

  记得当时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浪漫的法国人曾嘲笑瑞士人不够大方,事事过于精打细算。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瑞士老农在山上耕田无牛,住的草舍透风,整天唉声叹气,后来,上帝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有一次,上帝来看他,他端出一杯由上帝给他的奶牛挤出的奶,笑着说:“我的牛奶甜美无比,您来了,一杯只收两法郎!”这故事可能失于刻薄,不过,处事精细准确,钉是钉,铆是铆,的确是瑞士人性格中的一个特点。

  我们是在静静的湖水慢慢隐在雪山中结束今天旅行的。马恩说她更喜欢湖水的晚上。我倒觉得,今天因为太阳出来的晚了些,我们没有拍到湖水在阳光下的蓝色,有些遗憾。

  车上我们继续讨论着。其实,瑞士人也是慷慨的,他们的日内瓦已成为一座国际机构盛会的都市。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红十字会起源于瑞士,其创始人亨利•迪南是瑞士人,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总部就设在日内瓦。日内瓦还曾是宗教改革和各种启蒙运动的发祥地,倡导宗教改革的加尔文、法国哲学家卢梭和大文豪伏尔泰等,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列宁也多次旅居此地。旧国际联盟曾设在日内瓦,新联合国欧洲大厦也建在日内瓦,万国宫至今仍是举行各种重要国际会议的场所。目前,已有200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日内瓦是瑞士人宽厚、善良的见证。

  明天,我要给朋友们看看马恩一家和其他两家一起盖的生态住宅,那是什么样的呢,明天吧,会看到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水电站 瑞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