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丹麦设计团队计划将垃圾焚烧厂植入居民区(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9日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冯志锋 朗图设计创始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副会长 冯志锋 朗图设计创始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副会长

  垃圾发电厂+滑雪道=新邻里

  丹麦设计团队BIG最近赢得了一个国际竞赛,打败了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 3xN等设计事务所,在一片人造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垃圾焚烧发电站。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年产垃圾数量已接近10亿吨,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而二次污染,又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恶化。因此,垃圾焚烧厂总是生人勿近,2009年广东番禺的垃圾焚烧发电站就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虽然它的存在是必要,但出于心理上的畏惧,人们很难接受自家附近有类似的项目。该如何化解这种如过街老鼠般的尴尬境地?

  回归BIG这个项目本身。对于这个设计团队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们就是世博会丹麦馆的设计者。在他们的理念中,“可持续”的生活不是痛苦,匮乏的,而是快乐的。

  在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站的整个项目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们赋予了这个项目滑雪场的功能。在BIG的设计说明中,这个滑雪道由采用回收利用的合成物料构成。人们可以沿包裹着一个高达百米的烟囱的大斜坡进入滑道。烟囱经过精心设计,当其排放的水汽达1吨时,会从宽达30米的喷烟圈中释放,到了晚上,热追踪装置会对它进行激光反射,形成美丽的艺术效果。整个建筑的表面被垂直的绿色植被覆盖,远观如自然山体般。周边的土地也被开发成一个公园,为居民在夏季与冬季提供非正式的体育活动场地。另外,良好的道路系统设计亦让这个地方与邻近社区建立良好的联系。对此,我的理解是:他们抛弃了传统将垃圾焚烧电厂与社区区隔开来的做法,而是将其功能植入到整个社区系统当中。

  我们不妨想象,假设将这套系统应用到国内:在每个社区设立专门处理中心,处理当地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并将其产生的电力回馈社区。同时这个设计亦能为社区提供更多享受生活的空间,并成为当地美丽的景观,岂不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就像我们甩不掉自己的影子一样,与其用回避的态度对待,不如更积极思考如何让垃圾发电站不再拒人千里,重构城市功能伦理关系。正如BIG创始人Bjarke Ingels所说,可持续的发展并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