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优雅,脸上总是略带好奇的藏野驴,是常年生活在海拔3600-5400m的高海拔草场上的优势野生动物。在西藏聂拉木的波荣草原、定日的扎卡河谷地带、吉隆的配古措草原、巴拉塘嘎等水草丰盈的地方,我们总能用镜头捕捉到它们自在撒欢的身影。
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
藏野驴喜欢社会生活,也需要单独的空间。在高寒沙漠草原上,小驴一出生就带着浓浓的恋家情节,要不是受到天灾敌祸的影响,都是在自己固定的区域活动。
根据这一地区水草丰盛程度和种群的数量,藏野驴少则五六只结组、十几只结群由一雄性头驴率领;多则组成百头大队顶着寒冷、日晒和风雪等种种残酷考验,过着游移生活。小团队合成大队伍的时候,几个小群的公驴之间少不了一番争权夺位的决斗。它们都极力想把对方赶出队伍,以保证自己在群里的特权。
生性胆小,驴脾气却很大
天生胆小的它们在受到惊吓或面对天敌和人类的威胁时,求生的本能使它们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以50公里的时速狂奔,迅速逃离现场。“生存”似乎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即使是进食、休息的时候他们都自然地头朝外形成圆圈或伞状圈形,时时保持警惕。凭借着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它们能发现五六百米之外的威胁,或异类的行动。所以人类很难接近它们。
当越野车驶过的声音惊扰了它们,它们却有一种不服气的驴劲儿,喜欢与车赛跑。当它超过汽车时会停下来骄傲的回视一下,之后再跑,一直跑跑停停,停停跑跑,不时的还会叫上两嗓子。也许因为身在高原,它们的驴叫短促而嘶哑,远不及家驴的洪亮。
有时,野驴因这种古怪的驴脾气而付出生命代价,一些偷猎者就是开着汽车追杀野驴的。
为一餐饱饭驴行80里
清晨,雄驴开路雌驴断后,幼驴被护在中间的驴行队伍从荒漠或丘陵处鱼贯而来,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度过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伴着夕阳,他们又踏着那条约20cm宽的明显“驴径",一路点缀着消化物,再次驴行40余里回到荒漠深处。
告别夏季雪线附近的肥美牧场,冬天的寒风从头顶刮过,卷起阵阵尘土撕扯着地面上低矮稀疏的植被。大部分的河流和湖泊都已冻结,地面也被冻得极为结实。本身就植被缺乏的荒漠草原没有足够的食物,它们不得不走得更远。
在一些低洼的湿地,运气好的话,它们会找到一些野葱、针茅草、固沙草、苔草。这是它们的主食。
除了食物的短缺,干旱常使它们数日滴水未进,但面对这片高原千万年的严酷考验它们适应了。聪明的野驴们会在河湾处找到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用蹄刨坑“掘井”,沙滩上刨出的那种半米多深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驴井”除了满足自己饮用外,还为供应给藏羚、藏原羚、鹅喉羚等其他动物。
生儿育女的黄金季节
每年的5月中旬开始,随着水草的丰盈藏野驴胃口倍儿好,身体倍儿棒,吃么么儿香了。到了8月中旬他们已经完成了“辞旧迎新”工作,换了一身新毛衣,个个腰肥臀圆了。同时这个季节还是藏野驴的“驴游”黄金季,他们会逐渐扩大活动范围逐水草游移。
在七八月合群交配季节,各处游移的驴群聚集成场面相当的壮观数的千只大群。此时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法则明显可见,公驴间嘴啃脚踢的争斗远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为凶猛。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胜败将决定着他们的生育权和统治权。
胜利者的战利品是可以享受“妻妾成群”的幸福生活。翌年7月幼崽降生后,在母亲的舔舐下很快就可以站立起来行走。又一个月后,大群解散,重组,分成小群。但在这一群中,只有“头领”带领着他的“妻妾”和新生儿,成年的“儿女”已被逐出本群去自立门户了。
天伦之乐随处可见的草原上,偶尔能看到的那些孤独的或三三两两在一起的野驴,多是情场失意的老弱的公驴。
不要让人类成为它们的“天敌”
和其它野生动物一样,藏野驴的生活也遭到人类过度放牧、淘金和违法偷猎等有意无意的侵袭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据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牧民称,成百上千头藏野驴在一起吃草休憩的壮观景象已经多年不见。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他列为第Ⅱ类受保护的动物,中国政府也将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2003年起,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承担国家林业局“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对藏羚羊等高原有蹄类动物的有效性监测研究”和“青藏铁路营运期野生动物通道监测评估”项目。几年来,科技工作者们一直坚持在高原野外科学研究工作,对这些高原“原住居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藏野驴的种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恢复。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统计,在阿里改则县察布乡北部和尼玛县西北部的局部地区有数量庞大的野驴群,有些群体的数量达到500头以上。
藏野驴简介:
档 案 卡
中文名:藏野驴
拉丁名:Equus kiang
英文名:Kiang
俗 名:亚洲野驴、藏驴、野马
分 类:奇蹄目,马科,马属
生 育:1年1胎,1胎1崽
分 布:青海玉树、果洛、海北、海西州,甘肃阿克塞、肃南、肃
北、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等等高海拔的高原、草甸、
荒漠草原,西藏北部、四川西部和克什米尔也有分布。
身 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物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II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大型草食动物,体形与蒙古野驴、骡相似,头颅硕大、短而宽,吻部稍圆钝,耳壳长超过170mm。驴头鬣鬃短而直,尾鬃生于尾后半段或距尾端1/3段。
成年的藏野驴全身毛色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和尾尖较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为乳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一般而言夏毛较深,冬毛较淡,幼体毛色较深,呈沙土黄色,绒毛很长,第二年夏天换毛后毛色似成体。
成年藏野驴体长可达2米多,肩高1.3米,体重300~400公斤,四肢较粗,比起家养的小毛驴多了几分矫健。且前肢内侧均有圆形胼胝体,俗称“夜眼”,蹄较窄而高,可以说是“高头骏驴”。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
和家驴一样藏野驴(雄)也可以与家马(雌)杂交生出骡子。
藏野驴是畜品种改良的优秀种源,其驯化、改良能力远远超过了家驴。其肉、油脂、喉、睾丸、血都是不可多得的藏药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