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节:在年俗和环保中寻找恰当的平衡
新华社石家庄2月13日电(记者齐雷杰)“与前几年震耳欲聋、连绵不断的爆竹声相比,今年春节可谓清净了不少。但也没有太冷清太寂静,有过年的气氛,这样就挺好。”谈起春节,今年32岁的石家庄市民田伟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对中国人而言,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习俗中,燃放烟花爆竹是流传久远、必不可少的“保留项目”。对不少人来说,“没有烟花爆竹声就不叫过年”,春节年味就淡了一半。
然而,这一古老习俗近年来却遭遇挑战:每年春节,爆竹炸伤人员、噪声扰民、污染空气、引发火灾、加剧雾霾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引发关注。几年前,一些城 市曾面临着“放还是不放”的争论,少数城市甚至“全面禁炮”。但面对民俗中断、年味变淡等争议,禁放令不得不再次放开。
“关键不是禁止 还是放开,而是如何把握适当的限度。”石家庄一些市民表示,前几年春节爆竹对部分人而言,几乎成为一大公害:从除夕到正月初七,不少人不分时辰,不管凌晨 4点还是半夜时分,想放就放,爆竹声震耳欲聋,有时候要从天黑持续到深更半夜,“噪音污染”严重,吵得老人和孩子都睡不了觉。
甚至,有 时候放炮已成为一种“斗炮”:单位、邻里之间互相攀比,爆竹威力越来越大,燃放起来“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火光漫天;鞭炮越做越长,从几百响到上千响直 到上万响,燃放起来噼里啪啦持续数分钟,烟气弥漫,留下一大片红色碎屑。而且,“跨年零点炮”“初五崩穷炮”、“初七开门炮”等讲究繁多,不少城市里,环 卫工人春节期间要清扫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爆竹碎屑,燃放高峰期整个城市一片火光和炮声,空气质量出现明显恶化。
当放炮民俗遭遇“十面霾 伏”,到底该何去何从?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出台了烟花爆竹“限放令”:限定燃放时间和区域,并规定若遭遇重污染天气预警,相关区域内全面禁 放。今年春节,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地均出台了限放令,邢台市主城区全面禁止燃放。而且,一些城市爆竹临时销售点都设置在偏远郊区,也减少了购买量。
记者在石家庄多个小区走访发现,物业公司都在楼道门口贴出告示,提醒市民只能在除夕和正月初一、初五、十五燃放。一些市民表示,这几年过年都会买一些花 炮、二踢脚和鞭炮,就为图个热闹和喜庆,但不会动辄一买上千元的爆竹“斗炮”,弄得乌烟瘴气。现在老百姓环保意识都强了,春节民俗要传承,环保也不能忽视。
责任编辑:康亮